“李总兵,陛下果然对你珍爱有佳,李将军所请,除了锦州一事之外,陛下无不应许。”
张世泽和李俊业一起退了出来,午门外,张世泽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,他转过头看了一眼李俊业,有一种嫉妒的眼神道:“李总兵虽在边镇,但是简在帝心啊!”
明眼人都清楚,所谓的简在帝心的前提是李俊业能干,真的是太难干了,基本上不用朝廷花什么银子养军不说,关键每次仗还打得格外的漂亮,是大明实至名归的常胜将军。
但道理是这样,话不能明说,张世泽岂会不知道,李俊业只好心照不宣的打起了哈哈,顺带着在午门外大声拍了一顿龙屁,李俊业的声音不可不谓大,他巴不得全紫禁城的人都能听到他在拍龙屁。
“李总兵,好不容易来了一趟京师,这次可别匆匆回去,且让我尽下地主之谊,这几日可要好好的和李将军聚聚,好好陪李将军在京师走走。”
张世泽这话,表面上是朋友间的相聚,实际上话中意思是要拉拢李俊业,以前张世泽虽然在李俊业这里下注,但都会若即若离,刻意的保持一段距离。
但这次话中意思明显不同,他要陪李俊业在京师转几圈,其实是在暗示,英国公府可以公开的和李俊业结为盟友。
促使张世泽做出这个决定的,便是崇祯今日的表现,固然如李俊业说的一样,是他难看,但崇祯刻薄的性格,光是能干不能代表一切,崇祯的确对李俊业格外的青睐,显然他很信任李俊业。
这么强大的势力,英国公府自然要拉拢过来,作为自己日后在朝堂的援手。
“来时,俗事皆已处理,既然世子相邀,李某岂敢不许,这几日全凭世子安排。”
张世泽会意地一笑。
“此刻天色已晚,我俩不去喝两杯?”张世泽挑了一下眉毛。
“请世子带路!”此刻天色已晚,已到了晚餐时间,这个时候去喝酒,也算安排的到位。
两人上了马,张世泽带着李俊业七拐八拐,来到了一个酒楼,找了一个雅间靠窗的位置坐下。
不一会儿,酒菜就全部端上来,酒过三巡之后,张世泽放下了筷子,看向李俊业问道:“李总兵知道这次面圣为什么这么轻松吗?陛下语气也比以前好了很多。”
李俊业正夹起一块菜,放入口中,知道他是有话要说,便也放下了筷子,“还请世子指点。”
张世泽笑了笑,“那是因为就在你入京的路上,杨嗣昌看过你的奏章之后,也向陛下上了一本,支持你的做法,不过他做的更绝,建议陛下退守宁远之后,直接将关宁军裁汰半数以上,省下的银子,用于国内练兵,专事于平定国内内乱,待内乱平定之后,再向辽东发兵。”
直接裁汰半数以上,这么大胆的想法,让李俊业吓得放下了手中酒杯,他所谓的裁汰是照顾了各方利益,心中目标是裁个三成就行,其实他始终没有说具体数量,一直用含糊不清的“裁汰”两字代替,将最难得球替给朝廷去处理。
杨嗣昌就不一样了,上来直接大刀阔斧直接点名裁汰半数以上,其实裁汰半数以上反倒是符合李俊业预期的。
他得这一次无疑将辽东军侯全部得罪完,杨嗣昌就是政治太幼稚,情商太低,主政时基本将满朝上下全部得罪个遍,以至于到后期自己都无法在朝廷立足,到了地方之后,随着局势的不断糜烂,地方督抚总兵也开始对他爱理不理。
他也不贪不腐,明末后遗老遗少也没有一个人说他一句好话,只能说干臣难做。
杨嗣昌是明末唯一有机会力挽狂澜的人。